4月22日,卡塔爾石油公司(Qatar?Petroleum)、中國船舶集團及二者旗下的卡塔爾天然氣公司(Qatargas)和滬東中華等單位,以網絡視頻會議連結卡塔爾的多哈、中國的北京和上海三地會場,舉辦了“卡塔爾石油—中國船舶集團LNG船建造項目簽約儀式”。合同金額為110億利亞爾(超200億人民幣),將在中國建造LNG(液化天然氣)船舶,用于其未來的液化天然氣船隊需求,包括其正在進行的北方油氣田擴建項目。 卡塔爾國家能源事務部部長、卡塔爾石油總裁兼CEO?Saad?Sherida?Al–Kaabi、中船集團董事長雷凡培、卡塔爾天然氣CEO?Sheikh?Khalid?Bin?Khalifa?Al?Thani、滬東中華造船集團董事長陳建良等高層管理人員出席了簽字儀式。 Al–Kaabi部長在簽字儀式上說,“今天,我們又邁出了重要一步,加強了卡塔爾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對其作為安全可靠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國的全球聲譽的承諾。通過簽訂協議,在2027年前預留滬東液化天然氣船舶建設能力的大部分,我們相信,我們正朝著正確的軌道,確保我們未來的液化天然氣船隊需求能夠及時得到滿足,以支持我們不斷增加的LNG生產能力。” Al–Kaabi補充道:“根據我們的要求和中國液化天然氣造船能力擴張的程度,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的價值有可能超過110億卡塔爾利亞爾。卡塔爾石油對支持中國液化天然氣船舶建設能力的擴展感到高興和自豪,并期待在不久的將來進一步深入合作。” “我想借此機會感謝滬東的團隊,感謝他們為在充滿挑戰的時代實現這份合同所付出的艱辛的努力。我還要感謝我們尊敬的合作伙伴中船集團的領導,他們根據我們進一步加強中國和卡塔爾之間良好關系的共同愿望,對這項努力給予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在世界目前面臨的特殊情況下。我還非常感謝卡塔爾石油和卡塔爾天然氣團隊,他們的努力有助于實現這項協議“。 雷凡培在視頻簽字儀式上致辭時說:“17.4萬立方的LNG運輸船是中船為卡塔爾石油量身定制的最新一代液化天然氣運輸船。該承運船在效率、可靠性和環保方面擁有世界領先的性能,展示了中船集團對卡塔爾石油項目成功的巨大努力和承諾。今天簽署的協議將是中船集團與卡塔爾石油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將為鞏固卡塔爾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和傳統友誼作出新的貢獻。” LNG船是世界上最難建造的超級貨船,也是世界造船業三顆“皇冠上的明珠”之一,其建造難度堪比航母。滬東中華造船有限公司拿下這份中國迄今最大的造船出口合同,開創了中國LNG船建造項目的新紀元,也標志著中國站在了世界造船之巔。 卡塔爾是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氣生產國和出口國,為了滿足世界對LNG這一綠色能源日益增長的需求,保持在LNG出口方面的世界第一寶座,近些年也在大幅度擴充LNG產能,除了其本國的北方海上天然氣擴建項目外,還投資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建設Golden?Pass?LNG項目,這些新增產能加起來,將使卡塔爾天然氣公司的LNG產能從目前的7700萬噸/年增長至2027年的12600萬噸/年。而卡塔爾石油手上現有的69艘LNG船中,相當一部分是采用鍋爐+蒸汽輪機動力的老式LNG船,各項指標尤其是經濟型已經落后,亟需新增一部分LNG船隊。為此,2019年初卡塔爾石油公司正式啟動液化天然氣項目,并表示將訂造近60艘LNG船。這一價值上百億美元的“超級大單”引發全球造船市場狂歡,主要玩家中日韓尤其是韓國三大造船巨頭,曾雄心勃勃表示要“打包通吃”,包攬全部訂單。 2019年4月,卡塔爾石油公司正式發出招標邀請,為其液化天然氣項目以及船隊擴建訂購100多艘新造LNG運輸船,業界估計全部訂單總金額將超過200億美元。 滬東中華是唯一參與這一超級大單角逐的中國造船企業。為了拿下訂單,公司響應船東需求,精心推出最新自主研發設計的“G4+長輝”系列17.4萬立方米LNG船。這一系列是滬東中華在成功研制的第四代LNG船基礎上,吸收當今世界LNG船最新設計理念和技術動向推出的全新船型,具有快速性能好、空船重量輕、綜合能耗低、液貨處理系統與不同航線適配性強、升級兼容性優等特點。其裝載能力相比以往同船型增加800立方米,全船電力系統能耗下降8%。無論是能耗指標、環保性能,還是可靠性要求,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贏得卡塔爾石油公司青睞。 船舶行業有兩種船型是代表著最高水平的,一個是普遍常見的豪華游輪,另一個則是LNG船,又被稱為“海上超級冷凍車”。LNG船能夠在零下163攝氏度的低溫條件下運輸液化天然氣,是世界公認的最難建造的特殊船舶,甚至外界有一種說法:“它的建造難度堪比國之重器航空母艦。”此外,想要將數萬噸零下163攝氏度的液態天然氣安全的送到幾千公里以外的地方,這對LNG船的安全性要求是非常高的。一旦低溫艙發生泄漏事件,液態天然氣會在常溫下迅速汽化,可能瞬間就會爆炸,其威力不亞于一顆氫彈。 國內LNG?船的技術跟蹤和開發工作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建造歷程也可謂相當艱辛。1995年法國GTT公司訪問當時的大連造船新廠,推廣其薄膜型液艙技術。1997年大連造船新廠與歐洲MASA?船廠建立友好船廠后,MASA船廠向大連新船重工介紹了其LNG?船業務,并提供了部分技術資料,從此開始對LNG?船的技術開展跟蹤了解。而廣東進口LNG項目有力地推動了國內LNG?船的開發,主要船廠包括:滬東中華船廠、大連新船重工船廠、江南造船集團等紛紛開展LNG船的開發工作,并不同程度地取得了進展。 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于1999?年成立研究LNG?船小組,?滬東中華船廠成為中國第一家參與LNG船研發及建造工作的企業。在LNG?船研發建造的各個階段,?涉及到許多專項生產工藝技術。滬東中華船廠針對各個課題組開展了專項技術攻關,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滬東中華船廠在LNG?船研發建造的關鍵技術中取得了巨大突破,擺脫了國外桎梏,形成了自主知識產權,為LNG?船在國內的系列化和批量化生產創造了條件,并隨后快速突破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LNG船的研制難關,意味著我國的LNG船已經直逼韓國船企標準,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韓國三大船企(三星、現代、大宇)曾經試圖憑借快速更迭的技術優勢以及市場占有率高的規模優勢,將日本、中國船企排擠出去,從而壟斷市場。韓國船企在LNG船技術、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實行最嚴格的封鎖保密制度,在價格上一度采取傾銷打壓策略,阻礙我國船企拓展客戶,擠壓企業生存空間,滬東中華一度深陷韓國三大船企的聯合“圍剿”之中。令人欣慰的是,滬東中華“十年磨一劍”,通過對三代LNG船的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完全掌握了核心技術,形成了可持續創新發展的能力,已成功交付國內外船東4型19艘LNG船,最新承接的第四代LNG船型與韓國同步,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建造質量完全可以比肩韓國船企。在國際LNG船建造市場,滬東中華牢牢站穩了腳跟。 2017年6月,滬東中華在與韓國三星重工的一場馬拉松式競爭中勝出,奪得了為俄羅斯YAMAL項目配套4艘采用第四代技術的17.4萬立方米LNG船訂單,攬下價值50多億元人民幣的大單。2017年10月,滬東中華再次打破韓國船企壟斷,獲得歐洲船東2艘17.4萬立方米LNG浮式儲存及再氣化裝置(LNG–FSRU)訂單。2018年2月,滬東中華又一次在三輪激烈對抗中勝出,擊敗韓國現代重工,斬獲目前世界最大的1.86萬立方米LNG加注船訂單。滬東中華成功沖出韓國船企的“圍剿”,充分彰顯了其在LNG船建造領域的強大實力。 按金額估計,滬東中華為卡塔爾方面建造大約10艘LNG船,那么剩下的40多艘呢?很可能全部被韓國造船廠收入囊中,不可否認的是,韓國造船業在LNG船領域依然占據著極大優勢。我國船企LNG船建造周期較長,不僅將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消耗大半,而且對爭搶訂單不利,因為心急的客戶等不了。造船周期長,與我國船企的建造工藝、配套體系、管理水平、用工模式等息息相關。韓國造船業具備非常完善的產業配套體系。在LNG船配套需要的特種材料和機電設備,如不銹鋼波紋板、玻璃棉、剛性絕緣、柔性絕緣等液艙圍護系統組件,特種的低溫閥件,低溫管絕緣材料,雙燃料發動機,低溫氣體壓縮機,再液化裝置等方面,韓國都形成了本土配套能力。而我國在LNG船配套所需的特種材料和機電設備等,國產配套能力非常弱,配套企業屈指可數,形不成完整的供應體系,尤其是交付期長的雙燃料發動機、低溫閥、低溫氣體壓縮機等關重機電設備配套方面,配套能力嚴重不足。 總之,這次滬東中華干了一票大的,值得擊掌相慶。它也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經過十年的艱苦奮斗,中國造船業已經今非昔比,進步神速,相比韓國從當初的“望其項背”到如今已經幾乎難分伯仲。同時,它也提示我們,中國造船業提升自主能力、轉型升級之路上仍有很多硬仗要打。 (文章綜合了人民日報等相關報道,在此一并表示感謝)—?END?—
石油人的必備公眾號,掃碼或長按識別:

亚洲色偷偷综合_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综合_亚线欧美日韩综合A区在线_99re8在线视频精品
0回復"中國LNG“船”來喜訊:超200億大單"